1331.c.om.银河游戏www.1331.com|新版本官网-RECREATION

专注原料开发  提供优质服务

en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 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提升流感阳性率、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写入2024年质控改进目标

2024-02-04 14:55:00

文章来源:国家卫健委


2月1日,国家卫健委印发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重新将感染专业、临床检验专业、病理专业、院感专业等2024年的质控工作改进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定。2024 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中提出:
(1)提高抗流感病毒药物使用前流感病原学诊断阳性率(PIT-2024-10)
(2)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PIT-2024-39)
(3)提高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PIT-2024-31)
(4)提高分子病理室间质评参加率(PIT-2024-32)


image.png


一、提高抗流感病毒药物使用前流感病原学诊断阳性率(PIT-2024-10)

抗流感病毒药物使用前流感病原学(抗原/核酸)诊断阳性率能反映医务人员对流感早期识别能力、高风险人群流感病原学送检意识和抗病毒治疗的规范性,并可一定程度上提高以及医疗机构流感病原学检测能力。提高抗流感病毒药物使用前流感病原学诊断阳性率有利于流感早期识别、诊断和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

1. 医疗机构应建立由医务、门诊、信息、质控、检验和流感接诊收治科室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

2. 医疗机构加强流感病原学检测能力建设,制订本指标信息化提取方案,建立动态监测和评价管理机制。

3. 医疗机构应用质量管理工具,从送检、报告、试剂效能等关键点进行分析、查找影响本机构实现该目标的因素并持续改进。

4. 各级质控中心对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质控和专业培训。


二、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PIT-2024-39)

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前提,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可以有效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治疗患者感染的精准度,对遏制细菌耐药、提升治疗效果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1. 医疗机构加强院感、医务、药学、检验等部门协同管理。

2. 医疗机构要规范标本采集和送检流程和操作,减少病原学检测标本污染,提高合格标本及时送检率。

3. 医疗机构提高全员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意识。加强宣传、培训,对重点科室、重点人群开展定期培训,做到相关医务人员全覆盖。

4. 医疗机构制定符合本机构实际的阶段目标值。建立监测及评价机制,将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工作纳入科室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5. 各级相关专业质控中心开展改进目标相关成效评价。明确改进重点,加强培训、指导,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规范送检意识、规范无菌性样本送检。



三、提高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PIT-2024-31)

室间质量评价是临床实验室保证和改进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三级/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指标。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及各省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对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同质性,推进临床检验结果互认,提高我国临床检验质量有重要意义。

1. 医疗机构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完善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的相关制度、工作机制。

2. 医疗机构加强培训工作,持续提高医务人员对参加室间质量评价的意识,引导和鼓励所有临床实验室积极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3. 医疗机构建立及完善本机构室间质量评价参加率和合格率(不及格原因)的监测及反馈机制,按计划/次数进行本机构数据分析、反馈。

4. 医疗机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查找、分析影响本机构实现该目标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四、提高分子病理室间质评参加率(PIT-2024-32)

分子病理是病理诊断新技术,为精准病理诊断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是精准诊疗的重要环节。分子病理检测的规范性对结果的准确意义重大,提高分子病理室间质评参与率能够提升对分子病理检测规范性及准确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1. 医疗机构定期在机构内部进行相关工作的培训与再教育,明确相关质控指标数据采集方法。

2. 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机构分子病理质评参与制度与监管程序,设立分子病理质控岗位,并纳入绩效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3. 医疗机构运用质控管理工具,查找、分析影响本机构参与分子病理质控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五、提高罕见病的规范诊断和治疗率(PIT-2024-27)

针对罕见病漏诊误诊率高、诊疗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重点推进已有规范化诊疗指南、实际诊疗规范性较差且疾病危害较大的罕见病的诊疗质量提升。纳入的 5 种罕见病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特发性心肌病、Gitelman 综合征、IgG4 相关性疾病、ANCA 相关性血管炎。

1.医疗机构应进行院内罕见病规范化诊疗体系建设,成立由医务、临床科室、

医技、药学、病案、护理等部门组成的罕见病多学科团队,并指定牵头部门。

2. 医疗机构应重点加强罕见病多学科合作诊疗机制,并建立完善的转诊机制。

3. 医疗机构应组织罕见病所属专科的科室骨干参加国家和省级质控中心组织的规范化诊疗培训,并定期在院内开展相关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相关诊疗规范,能够及时识别、正确诊断相关患者并给予规范化治疗。

4. 建立本机构 5 种罕见病单病种诊疗的监测及评价机制,明确相关质控指标数据采集方法与数据内部验证程序,按季度进行数据分析、反馈。

5. 医疗机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查找分析影响本机构 5种罕见病规范诊断及治疗率不足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标签

本文网址:/news/671.html
下一篇:没有了

近期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0756-8699969

地址:珠海市香洲区南屏科技工业园屏北一路333号1栋

邮箱:marketing@biori.com.cn

//cdn.myxypt.com/05aa6382/21/09/10989b1b98bfafd88117d10d6907f678cd1033c1.jpg 

微信公众号

image.png 

试用申请

网站导航

关于1331.c.om.银河         企业文化          发展历程

荣誉资质         产品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热点         员工风采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版权@2021 1331.c.om.银河游戏 粤ICP备19103206号
XML 地图